引述
剛剛,從一堆公司法、刑法和民法(註1)等不知所云的「中文字組」中爬出,想說看點新聞娛樂一下(看看有沒有白痴又在說蠢話),轉換轉換心情,然後,就看到上述「驚悚」新聞。
奇摩首頁幫它重下的標題,「國寶翠玉白菜 螽斯鬍鬚斷」,更讓我一口茶差點噴出去。
翠玉白菜耶!!那個鎮宮之寶嗎!!!鬍鬚斷掉?!?!ひげが?!ヒゲが切られた!!是誰!!!哪個粗手粗腳的?!啊啊啊啊!!!How could#%^#@?!?!?!
↑就醬,光是標題就讓我大概在家裡暴走了一分鐘據新聞報導,似乎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斷掉了(只是沒人知道是怎麼「去」了的....哎,好可憐喔...明明是國寶,怎麼大家都有看沒有到XD),對我來說,這結果好過告訴我說它是前一陣子被哪個粗手粗腳(殺千刀?....咳,要有氣質)的人弄斷的(真是這樣的話,那禍首接下來可能有一陣子會過得很辛苦),雖然覺得白菜受傷很心疼,不過新聞看下來,倒也沒第一次看到新聞大標時那麼驚駭了。該說是心想:「好險好險,不是報導有哪個瘋子殺進故宮大肆搗毀文物,翠玉白菜小小受害之類的恐怖新聞」。
不過,這篇電子報導的筆調蠻輕快的,某幾句用詞讓我有點想笑^^"(一瞬間想像了一下器物處長發現螽斯斷鬚時的臉色)
只是民視新聞(嗯...忍不住就是想聽這篇主題的活生生報導)的記者在最後用了「瑕疵品」這名詞做結尾,聽來讓人有點不爽。不過就是鬍鬚斷掉嘛!什麼瑕疵品!!瑕疵品是這樣用的嗎?!要用也用瑕不掩瑜不是比較適合!!(以下省略碎碎念之五萬字)沒辦法....我是故宮的「信徒」,翠玉白菜是咱們的精神象徵,不容汙衊XD不過套用我老闆慣有的陰謀論視點(噓.........),事情拖了41年才被爆出來,難不成是故宮想藉此刺激遊客量嗎:P (...嗯...挺可疑的XD...)
這一陣子故宮的新聞很多呢!之前是工程竣工系列活動,去年年底是和vogue合作的old is new時尚故宮活動,最近則是聯合大英博物館的250年收藏展(註2),不知道以前是有我沒注意還是怎樣,印象中故宮的展覽主題總是默默地改朝換代,直到建物改善工程(擴建工程)完工前後幾年,才發現好像廣告有小小的慢慢變多。
盯著這條新聞,想到我也好久沒去故宮了。我一直都很喜歡故宮,對小孩子的我來說,吸引力要比迪士尼樂園、動物園、風景郊區都來得大;對現在的我來說,則是比電影院、百貨公司迷人很多倍。只是,故宮在很~~~~~~~~~~~~~~~~遙遠的「外雙溪」,真的夠遠,不是平常放學下課就能說去就去的地方,是得提前三天做好沙盤推演才能接觸的僻地(默),那時的外雙溪就是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。
早幾年,故宮那裡除了故宮就幾乎沒有其它的「東西」(好像還有個中影文化城,倒了吧現在?),放眼望去一片水秀山明,前不著村後不著店,與其說是著名觀光名勝,我倒瞧她比較像是哪個不對外公開的陵寢(我是指那邊的地理環境啦)......只差一個生人迴避閒人莫近的牌子,那時大多數的遊客大多是觀光客(嗯,現在也是啦),交通工具都是包遊覽車,要獨自前去(ps:我喜歡一個人逛,所以不愛請人開車帶我。
唯一一次倒是個很妙的約會經驗,是說,下次還是自己去吧),只有仰賴公車。而其迂迴的程度是現在有了捷運後很難想像的複雜(我又是個被台灣公車集體欺負的人),對以前的我來說,「交通不便」的故宮根本就和台北分屬二個不同次元,和高雄一樣遠(註3)......所以比起實地探訪的次數,我在遠方遙想的次數比較多一些。記得以前曾經半帶不滿地向老爸抱怨說為啥要找個幾無人煙、群山峻嶺的地方蓋博物館? 雖然不能當真,但他倒是回了很有意思的妙答:「寶貝當然要找個偏僻的地方藏起來啊」XD
比較常去故宮,是捷運通車之後吧(雖然還是要坐公車,但比以前方便了)。陸陸續續、有一次沒一次的膜拜故宮的這幾年,也剛好是故宮開始推動擴建工程的時候,印象中這工程講了很久(十年,應該有十年),久到有一度我以為他們是在說好玩的。
工程開始頭幾年,故宮一直都沒有什麼改變,多年來一直是那低調的老人樣(老是沒什麼不好,一副老臉的建築物也硬是比新建物迷人。不過舊故宮在展場動線和設施上真的有點糟糕)。在改善工程接近完工的前後幾年到完工後的這一段,故宮開始有點陌生,再隔幾年,我就有種人事依舊景物全非的莫名驚駭。
完工後的故宮真的很好,雖然只有走馬看花的看過一二次(那幾次是陪人去的,沒有逛很仔細),感覺空間有變寬敞明亮,休息的椅子有變多(以前真的是走到死沒得坐....只能一邊顫抖著雙腳一邊看白菜),餐廳也變多了(以前印象中只有一間吃茶的....空間很有壓迫感,餐點也是天價,以前的我就算走到血糖低到頭暈眼花也決計不過去),整體而言,改善工程完工後的故宮變了很多,比較有活力,也比較能符合她國際觀光景點的地位。
不過,她變得再多,也沒有票價給我的震撼......記得以前的票價好像維持在nt 20-50很多很多年,前幾年再去就變成nt 100,才正在驚訝地感嘆:「啊....物價漲了耶」,沒想到隔一、二年,價格就熊熊漲到150,然後今年漲到160.....再看到最近的大英展要250,我的下巴不禁有點鬆脫,以前都沒有像現在這麼羡慕軍公教人員,退休了還有免費逛故宮逛到進棺材為止的好福利.....(士林區臨溪里里民也讓人羡慕)。
有可能是故宮已經重新整修,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,再加上一點點物價波動,票價難免有所變動增加,理智上能認同,但情感上還是有點懷念以前「故宮票價=便宜」的往昔(.....我是老人嗎?!)。ps:至善園倒是只從nt 10漲到nt 20.....也該欣慰了(啥啊)說到故宮的展示物,大家都喜歡看什麼啊?故宮藏物印象中約有六十幾萬件,常設展示物大概在八千餘件上下,其餘的每隔三到六個月換一次,想看完應該要很久吧(二十年??)....不過只要是喜歡的東西,同樣一件一天到晚對著看也不會膩啊~~
雖然每次逛博物館我都習慣從頭逛到尾,雖然不是件件有興趣,但通常會加減看一下說明,不過還是有極少數的例外啦~比如說故宮那些很有價值的商周時代青銅器(它們應該是常設展示吧?印象每次去都堵到)......我通常是「飄」過去.....沒辦法,我是個俗氣的女人,只對金銀珠寶、色彩鮮妍絢麗的東西有興趣,青銅給它有點....素.......,而且每次看到它們,我這俗人永遠只會想到故宮外面步道上的鼎形垃圾筒.......還有中毒.....。
在所有的展品種類裡我喜歡看的是「珍玩」類,尤其喜歡清朝的「多寶格」。 多寶格算是以前帝王無聊時把玩的小玩具,外形像是個不太大的盒子(形狀有方有圓),材質大多為木製,搭有許多的小抽屜。每個抽屜裡都有放一樣迷你東西,或許是指節大小的書卷、繪畫,也或許放些迷你玉器、瓷器,數量從二十到三十件不等,抽屜的開合往往會搭配一些機關,順序或方向錯了就打不開或是關不上、或是獨具匠心地設計帶點趣味的開合方式,再搭配或古典雅緻或精巧細緻的外盒。是很特別的東西。只可惜故宮的禮品部沒有賣這類東西(不過,如果故宮真做出來賣了....那要價大概也不是我出的起的TT)。
http://www.npm.gov.tw/zh-tw/collection/selections_02.htm?docno=173&catno=12
http://www.npm.gov.tw/zh-tw/collection/selections_02.htm?docno=299&catno=12&pageno=3
↑兩個多寶盒的相片 來源: 故宮網站註1:
我有種被硬披上百科全書書皮的笑話集的心境.......什麼不相干的事都跑來找我要答案了TT我又不是學那個的>"註2:
說到大英博物館啊.....幾次到英國去都有排進行程裡。記得有一次聽民宿男主人聊起大英,對她很是贊不絕口,一邊附議的我也提了一下說只可惜中國區的展覽品比較沒有意思,叔叔馬上就和我說:「那是因為好東西都被收起來了啊」
我:「收著不給人看是要幹嘛」
叔叔:「偷來的東西總是要低調點啊....要不放出來給人家罵嗎?」
我:「啊.....醬....(心內OS:勇敢一點嘛~敢做敢當啊!借人家看嘛!!!!)」
(在英國談這話題很有趣....因為大英館藏很豐富,但這麼棒的一間博物館的門票不收費(接受捐款),只要和在地人提到,多半會得到這樣的回答:「搶來的東西還收錢,還有沒有道理啊?」.......咳....我倒是很肯定博物館在保存上的努力啊,那開銷也很大嘛)隔一年,我帶我媽去大英博物館。因為上次沒體力看埃及木乃伊,這次就硬要去看,不過我媽一向很怕這種東西,回來後一路被唸了四年......不過有遇到非常「神奇」的經驗,那天我看到有個老外(國藉不明).....面對著一具木乃伊......啃三明治.....(有教養的孩子不要學,請注意,博物館展場內是禁止飲食的) 撇開行為失當一點不提,我覺得這世界真是超神奇的....有人怕木乃伊怕到回家差點做惡夢(我媽),也有人似乎認為木乃伊...........很下飯.................
註3:
嗯.....為了不要誤導其它有為青年,還是解釋一下好了。故宮在台北(至少我指的是台北這個,不是指後來的南部院區),只是因為外雙溪那裡不太好去,我才會覺得它和高雄一樣遠.........不是指她在高雄,嗯,事實上她們分距天南地北.....就是這樣。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怕之後新聞被拿掉:放一份copy在這 來源:奇摩新聞翠玉白菜蟲鬚何時斷?故宮說明
更新日期:2007/03/27 16:50 記者:記者黃玉芳/台北報導
國立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翠玉白菜遭到毀損!翠玉白菜是故宮最具人氣的國寶展品,當年從北京故宮遷出,一路南運到台灣據稱都完美無瑕的頂級藝術品,菜葉上面的螽斯左邊一根鬚鬚,斷了一小節,約有一公分缺損。借展回院 傳出發現毀損
故宮在2003年12月總統選舉正熱時,在「南北文化平權」的政策下,選了一百多件寶物到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三個月,其中即包括翠玉白菜,那是它首度借展出去 ,當時即引起爭議,識者認為這鎮院國寶絕不應該借出。翠玉白菜回院之後,故宮義工間即傳出發現已遭毀損,並對國寶抱屈。
故宮緊張 後查出早受損
故宮器物處長嵇若昕被記者詢問時,坦承翠玉白菜確遭毀損,但,不是南下借展時毀損的,而是四十年前即已毀損。嵇若昕拿出81年的公文證實,當時的器物處長無意間發現,翠玉白菜葉菜頂端的螽斯,長鬚之一斷了一小節,非常緊張,擔心國寶在自己手中出了差錯。結果經核對歷年的照片,才發現早在55年的照片,就有這個傷缺,但是如何造成的,原因不明。
是翠玉白菜斷鬚的事,很多老故宮人都聞所未聞,聽後也大感吃驚。
白菜超人氣 排行榜第1
翠玉白菜一直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超人氣明星,是國中小學生國寶排行榜的第一名,跟肉形石一樣「全年無休」,故宮不敢隨意換展品,即使國外也有大博物館想借展,故宮也都回絕。許多國內外遊客一進故宮,就先問翠玉白菜放在哪裡,一定要看過翠玉白菜才覺得不虛此行。
翠玉白菜一體成型,深受喜愛,在翠綠的菜葉上有兩隻昆蟲,體型較大的、伸長著後腳的是螽斯,位在上方、小隻的則是蝗蟲。仔細看螽斯頭上延伸出來的兩根鬚鬚,雖然不是很明顯,但是若從左側仔細看,確可發現左邊的一根鬚從頭部處缺損了一公分左右,但長鬚後半段仍附在菜葉上。
翠玉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宮的陳設器,相傳為光緒的妃子瑾妃的嫁妝之一。白菜寓意清白純潔,翠綠葉片上雕塑兩隻象徵多產的螽斯,祈願能多子多孫。玉雕師運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澤分佈,琢碾出一棵鮮活欲滴的白菜。